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應對共同挑戰(zhàn)、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回望即將過去的2021年,習近平主席2019年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發(fā)表的主旨演講,始終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交織,全球性挑戰(zhàn)層出不窮。個別國家抱持冷戰(zhàn)思維,沉迷于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人類迫切需要樹立正確的文明觀,加強文明交流互鑒,促進民心相通,不斷匯聚起戰(zhàn)勝共同挑戰(zhàn)的文化文明力量。
中國始終堅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年初,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摒棄意識形態(tài)偏見,共同走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之路,強調“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各有千秋,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關鍵在于是否符合本國國情,能否獲得人民擁護和支持,能否帶來政治穩(wěn)定、社會進步、民生改善,能否為人類進步事業(yè)作出貢獻”。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弘揚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發(fā)展,并宣布中方將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即舉辦第二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促進亞洲和世界文明對話發(fā)揮積極作用。
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民心相通。落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成果,中國與巴基斯坦、韓國、伊朗、老撾、亞美尼亞等國簽署關于經典著作互譯出版的備忘錄;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上,中方提出加強文化、教育、旅游、體育、媒體、出版、智庫、青年、地方等領域交流合作;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三次會晤上,中方倡議建立金磚國家職業(yè)教育聯盟,舉辦職業(yè)技能大賽,為五國職業(yè)院校和企業(yè)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中方表示愿同東盟加強職業(yè)教育、學歷互認等合作,增加中國—東盟菁英獎學金名額,開展青年營等活動;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中方提出將同非洲國家密切配合,共同實施人文交流等“九項工程”……一系列中國倡議和中國行動,為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注入了新動力。
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經歷疫情洗禮,各國人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要摒棄冷戰(zhàn)思維和零和博弈,反對任何形式的“新冷戰(zhàn)”和意識形態(tài)對抗。與個別國家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制造分裂對抗不同,中國堅定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團結合作,堅決反對利用疫情和病毒溯源搞污名化、政治化,堅決反對打著“民主”和“人權”幌子干涉別國內政,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
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中國將繼續(xù)與各國一道,秉持平等和尊重,通過對話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共同開創(chuàng)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 熱點
- 2021-12-30 11:47:56
- 熱點
- 2021-12-30 11:47:31
- 熱點
- 2021-12-30 11:47:13
- 熱點
- 2021-12-30 11: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