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春來萬物復蘇,截至目前,我國早稻育秧已經完成超四成。多地小麥也陸續(xù)進入返青、拔節(jié)期,麥田春管到了重要關口。各地農戶搶抓農時,利用智慧農機裝備,加緊進行春管、春灌。
節(jié)水噴灌系統(tǒng) 讓田間管理更高效
在山東德州慶云縣的這處高標準農田,農戶尹殿東正在用指針式噴灌機,為2200多畝小麥澆春灌水。相較于傳統(tǒng)漫灌,新噴灌方式平均每畝小麥能節(jié)水50%,節(jié)省肥料20斤左右。
近年來,慶云縣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0.7萬畝,因地制宜進行水、田、林、路、橋、渠、井等綜合治理,建設灌溉設施200多臺(套),田間管理越來越高效。
智能設備助春管 智慧農業(yè)促增收
春灌正當時,在河北滄州東光縣洼里楊村的這片麥田里,種植戶正在使用淺埋滴灌技術,給小麥澆水、施肥,實現了從大水漫灌到精量滴灌的轉變,平均每畝節(jié)本增效270元。農田管理也越來越智能,在這個數字化管理平臺上,2萬畝農田的土壤數據一目了然。
萬象“耕”新 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推進
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qū)尹家鎮(zhèn)下蘇村的千畝連片高標準農田施工現場,挖掘機、旋耕機正來回穿梭,有序進行田塊作業(yè)。恩陽屬于深度丘陵地區(qū),部分農田分布散、高低起伏大,種田一度要靠肩挑背扛。當地因地制宜進行高標準農田規(guī)劃改造,打破村鎮(zhèn)界限,讓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
今年春耕期間,四川省還將在1000個村示范推廣從種到收的全程“大托管”模式,為農戶量身定制專屬耕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