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AV出品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91,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中文字幕激情欧美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赳赳雄風從未改——致敬跨越七十年的熱血與榮光

          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題:赳赳雄風從未改——致敬跨越七十年的熱血與榮光

          新華社記者丁增義、梅世雄、梅常偉

          1953年7月27日,和平的陽光重新照進朝鮮半島。

          那一天,曾經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朝鮮戰(zhàn)場上遭受重創(chuàng)后,被迫回到談判桌前,在《朝鮮停戰(zhàn)協定》上簽字。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zhàn)協定》在板門店簽訂。新華社發(fā)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zhàn)協定》在板門店簽訂。新華社發(fā)


          經此一戰(zhàn),中國人民志愿軍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

          一支軍隊的威名,從來都是用勝利鑄成的——

          20世紀50年代初,帝國主義侵略者將戰(zhàn)火燒到新中國家門口,把戰(zhàn)爭強加給渴望和平安寧的中國人民,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軍民一道,浴血奮戰(zhàn)兩年零九個月,贏得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新華社發(fā)(黎民 攝)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新華社發(fā)(黎民 攝)


          這一戰(zhàn),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國際社會對中國刮目相看。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一代代人民子弟兵始終銘記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傳承發(fā)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謀強軍、練打贏,迎挑戰(zhàn)、斗強敵,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戰(zhàn)旗上寫滿熱血與榮光。


          從“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到“清澈的愛,只為中國”,人民軍隊許黨許國的赤膽忠誠從未改變

          遼寧丹東,鴨綠江靜靜流淌。

          江畔,暑期從各地慕名前來的人們憑欄而立,遠遠注視著那座舉世聞名的四孔殘橋——鴨綠江斷橋。

          時空在這里交匯。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zhàn)場,大部隊踏上鴨綠江大橋時,不少戰(zhàn)士邊走邊望,身后是漸行漸遠的江岸和土地。

          彼時,新中國剛滿周歲,神州大地百業(yè)待興。

          “你不好好行軍,老回頭看啥?”在志愿軍40軍120師359團1營1連任指導員的王鳳和問戰(zhàn)友王哲厚。

          “祖國的大好河山,我還沒看夠啊?!蓖跽芎裾f。

          “等仗打贏了,回來坐著火車看,坐著飛機看,看個夠!”王鳳和寬慰他。

          離開祖國、離開親人,志愿軍將士不顧生死奔赴戰(zhàn)場。之所以前進的每一步都邁得毅然決然,是因為每個人都飽含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熾熱情感。

          程茂友,志愿軍46軍136師戰(zhàn)士。入朝當天,他在隨身日記本里寫道:“親愛的祖國,為了你的安全和朝鮮人民不受災難,為亞洲及世界的和平,我們暫時和你告別了。親愛的祖國,再會吧!”

          “國家讓我去,我就去。共產黨員沖在前,打在前。”志愿軍38軍113師戰(zhàn)士關長義后來回憶,當年過鴨綠江的時候,就沒想一定活著回來,每個過江的戰(zhàn)士都抱著用生命保衛(wèi)新生共和國的決心,視死如歸!

          王哲厚沒能活著回來,許許多多像他一樣的志愿軍將士都沒能活著回來……在那片金達萊花盛開的土地上,英雄們說,我們的身后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后退一步。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倍潭?個字,一部英雄史詩,一曲忠誠壯歌。

          70年來,從《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到《誰是最可愛的人》,從學校課堂的講授到參戰(zhàn)老兵的回憶,從文獻資料的記載到博物館里的展陳,那段歷史早已熔鑄進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滋養(yǎng)著全體中華兒女的精神世界,也塑造著新時代革命軍人以身許黨許國的無限忠誠。

          那種信仰堅如磐石——

          林俊德,獻身國防科技事業(yè)杰出科學家。生命最后一天,他戴著氧氣面罩,不顧勸阻9次下床,爭分奪秒整理國防科研項目文件資料。強忍病痛工作兩個小時,他終于支撐不住,一躺下就再也沒能起來……


          ↑一次核爆炸試驗后,林俊德(左一)和參試人員從試驗場區(qū)完成取樣任務后合影留念(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一次核爆炸試驗后,林俊德(左一)和參試人員從試驗場區(qū)完成取樣任務后合影留念(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張超,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訓練時突遇飛機故障,他竭盡全力推操縱桿,力圖制止機頭上揚,避免戰(zhàn)機損毀。重傷送醫(yī)途中,他最放不下的是艦載飛行事業(yè):“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飛不了了……”


          ↑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原一級飛行員張超(2016年1月27日攝)。新華社發(fā)

          ↑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原一級飛行員張超(2016年1月27日攝)。新華社發(fā)


          那種底色永不褪變——

          抗擊疫情大戰(zhàn)大考,子弟兵勇挑重擔、不辱使命,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作出突出貢獻;抗震抗洪突擊馳援,子弟兵聞令而動、向險而行,關鍵時刻發(fā)揮突擊隊作用;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定點幫扶4100個貧困村,共計29.3萬戶貧困戶、92.4萬名貧困群眾全部實現脫貧……

          廣大官兵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時刻把人民放在心頭,永遠做人民子弟兵。


          ↑2020年2月17日,一批軍隊支援湖北醫(yī)療隊員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新華社記者 黎云 攝

          ↑2020年2月17日,一批軍隊支援湖北醫(yī)療隊員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新華社記者 黎云 攝


          那種堅守寸步不讓——

          加勒萬河谷,喀喇昆侖高原深處,祖國的西部邊陲。

          年僅18歲的陳祥榕寫下這樣的戰(zhàn)斗口號:“清澈的愛,只為中國。”他用年輕的生命捍衛(wèi)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某邊防團官兵在“大好河山 寸土不讓”標語前舉行重溫入黨誓詞儀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鄭曉林 攝)

          ↑某邊防團官兵在“大好河山 寸土不讓”標語前舉行重溫入黨誓詞儀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鄭曉林 攝)


          70年來,人民軍隊賡承“保家衛(wèi)國”的神圣職責,赴湯蹈火、勇往直前,不曾辜負這片壯麗的山河,不曾辜負“最可愛的人”這個光榮的稱呼!


          ↑2022年9月5日,武警四川總隊機動第二支隊官兵在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zhèn)磨子溝村搭建臨時木橋轉移被困群眾(手機照片)。新華社發(fā)(洪福樂 攝)

          ↑2022年9月5日,武警四川總隊機動第二支隊官兵在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zhèn)磨子溝村搭建臨時木橋轉移被困群眾(手機照片)。新華社發(fā)(洪福樂 攝)



          ↑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精準幫扶昭覺縣梭梭拉打村發(fā)展養(yǎng)蜂產業(yè),總隊駐村扶貧干部布哈(中)和村民一同展示豐收成果(2019年6月12日攝)。新華社發(fā)(楊劍 攝)

          ↑武警四川總隊涼山支隊精準幫扶昭覺縣梭梭拉打村發(fā)展養(yǎng)蜂產業(yè),總隊駐村扶貧干部布哈(中)和村民一同展示豐收成果(2019年6月12日攝)。新華社發(fā)(楊劍 攝)


          從戰(zhàn)場亮劍到沙場礪刃,人民軍隊“能打仗、打勝仗”的勝戰(zhàn)基因從未改變

          紀念勝利的日子,兩位年齡相差53歲的飛行員連線“見面”。

          一位是陶偉,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抗美援朝戰(zhàn)場近距離擊落敵機戰(zhàn)例的創(chuàng)造者。另一位是高中強,殲-20戰(zhàn)機飛行員,“金頭盔”獲得者。


          ↑2023年7月24日,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陶偉在家中擦拭殲-20飛機模型。新華社發(fā)(張瑞 攝)

          ↑2023年7月24日,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陶偉在家中擦拭殲-20飛機模型。新華社發(fā)(張瑞 攝)



          ↑全國人大代表、“強軍先鋒飛行大隊”大隊長高中強進行編隊飛行訓練(2023年2月9日攝)。新華社發(fā)(姜皓元 攝)

          ↑全國人大代表、“強軍先鋒飛行大隊”大隊長高中強進行編隊飛行訓練(2023年2月9日攝)。新華社發(fā)(姜皓元 攝)


          有人說,這是兩代“很會打仗”的中國軍人一次意味深長的交接。

          時光倒回70多年前,氣焰囂張的帝國主義侵略者起初并不怎么重視這支拿著“簡陋武器”的軍隊。但很快,志愿軍將士就用實力,讓敵人為他們的傲慢付出慘痛代價。


          ↑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官兵駕駛兩棲步戰(zhàn)車在海上進行實戰(zhàn)化訓練(2020年8月14日攝)。新華社發(fā)(李彬 攝)

          ↑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官兵駕駛兩棲步戰(zhàn)車在海上進行實戰(zhàn)化訓練(2020年8月14日攝)。新華社發(fā)(李彬 攝)


          打!有奇正結合的運籌帷幄——

          第一次戰(zhàn)役,志愿軍隱蔽入朝,敵人一直未能發(fā)覺,直至冒進兵力被痛殲才恍然大悟。

          第二次戰(zhàn)役,由于前次遭受重創(chuàng),西線敵軍進攻謹慎。為誘其大膽前進,志愿軍第一線部隊停止反擊,后撤以示“敗走”。所謂“聯合國軍”果然上當,堅定向北冒進,加快進攻速度。

          于是,就有了后來對美第9軍的三面包圍。

          于是,就有了志愿軍38軍113師在龍源里、三所里死死卡住美軍退路。

          于是,就有了志愿軍嘉獎通令中著名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打!有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敵人怕夜戰(zhàn),志愿軍就充分發(fā)揮夜戰(zhàn)特長,將夜戰(zhàn)提到戰(zhàn)役和戰(zhàn)略的高度加以運用;

          敵人摩托化和機械化裝備對后方依賴大,志愿軍就采取迂回包圍戰(zhàn)術,斷其后路,動搖其戰(zhàn)役決心;

          攻擊火力較弱,難以殲滅敵重兵集團,志愿軍就改變戰(zhàn)法,打小殲滅戰(zhàn),“零敲牛皮糖”……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志愿軍將士演繹得淋漓盡致。


          ↑1950年12月,在朝鮮長津湖,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7軍連隊機槍手向美軍陣地射擊。新華社發(fā)(張崇岫 攝)

          ↑1950年12月,在朝鮮長津湖,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7軍連隊機槍手向美軍陣地射擊。新華社發(fā)(張崇岫 攝)


          打!有精湛過硬的戰(zhàn)斗本領——

          志愿軍15軍44師130團9連排長崔建國,帶領全排突擊,連續(xù)爆破4個地堡,攻占3個山頭,直插敵人后方,崔建國一人刺死敵兵6個,又用繳獲的武器斃敵20余人,俘敵8人。

          擊落敵機21架,擊傷敵機8架的“王海大隊”;帶領數名戰(zhàn)士深入敵后,斃敵200余人,己方無一傷亡的柴云振;用436發(fā)子彈,斃傷敵214人的張?zhí)曳肌粋€又一個“很會打仗”的中國軍人,把敵人打回了三八線,打到了談判桌前。

          “對待侵略者,就得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同他們對話,這就是以戰(zhàn)止戰(zhàn)、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進入新時代,人民子弟兵始終牢記前輩們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始終牢記備戰(zhàn)打仗主責主業(yè),始終牢記戰(zhàn)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緊盯科技之變、戰(zhàn)爭之變、對手之變,砥礪面向未來的勝戰(zhàn)之刃。



          礪刃,是在那些可以公開的場合——考核、拉練、演習、競賽,形成一種種能力,檢驗一個個戰(zhàn)法,刷新一項項紀錄;也是在那些鮮為人知的地方——指揮中樞、預設陣地、未來戰(zhàn)場,不分寒暑研究軍事、研究戰(zhàn)爭、研究打仗,因時應勢料敵于先、謀敵在前。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準備夜間飛行(2023年2月17日攝)。新華社發(fā)(余紅春 攝)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準備夜間飛行(2023年2月17日攝)。新華社發(fā)(余紅春 攝)


          礪刃,有人深耕傳統作戰(zhàn)力量轉型重塑,也有人投身新域新質作戰(zhàn)力量加速鍛造;有人鉆研現代戰(zhàn)爭制勝機理,也有人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時代人民戰(zhàn)爭戰(zhàn)略戰(zhàn)術。

          陸軍第74集團軍某旅“硬骨頭六連”,全連大部分官兵精通兩種以上主戰(zhàn)專業(yè);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群體,探索出具有我軍特色的艦載機飛行人才培養(yǎng)新路;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戰(zhàn)巡南海、前出島鏈、繞飛臺島……每一次沖鋒、每一道航跡,都是祖國和人民的底氣。


          ↑“楊根思連”官兵執(zhí)行任務前向連旗宣誓(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楊根思連”官兵執(zhí)行任務前向連旗宣誓(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能打仗、打勝仗——人民子弟兵過去能,現在能,將來同樣能。


          ↑陸軍第81集團軍某旅“松骨峰特功連”隨所在營進行長途機動(2022年4月12日攝)。新華社發(fā)(李乃超 攝)

          ↑陸軍第81集團軍某旅“松骨峰特功連”隨所在營進行長途機動(2022年4月12日攝)。新華社發(fā)(李乃超 攝)


          從“鋼少氣多”到“鋼多氣盈骨更硬”,人民軍隊舍生忘死的英雄氣概從未改變

          志愿軍一個軍(員額約5萬人)與美軍一個師(員額約1.7萬-2.5萬人)重型裝備對比——

          美軍:各種坦克149輛,裝甲車35輛,榴彈炮72門,高射炮64門,聯絡飛機22架;

          志愿軍:全部為0。

          抗美援朝紀念館內,一張圖表直觀顯示出當時交戰(zhàn)雙方武器裝備的巨大差距。

          侵略者武裝到了牙齒,為了打贏戰(zhàn)爭,他們動用了除原子彈之外當時所有的新式武器,甚至包括細菌生化武器。戰(zhàn)事極為慘烈!

          “知道什么是粉身碎骨嗎?”時隔多年,曾任志愿軍50軍149師447團副政委的呂品仍記憶猶新,“我們五連副連長代學友,被重磅炸彈炸死了,戰(zhàn)士們想去找他的尸體,但連拳頭大的肉都找不到……”

          首戰(zhàn)兩水洞、激戰(zhàn)云山城、會戰(zhàn)清川江、鏖戰(zhàn)長津湖等,連續(xù)進行5次戰(zhàn)役……從鴨綠江到三八線的群山,從漢江到清川江兩岸的土地,每一仗都有舍生忘死的英勇,每一仗都有感天動地的犧牲。

          新興里一戰(zhàn),志愿軍27軍80師炮兵團班長孔慶三,奉命摧毀敵軍一個火力點。地面冰凍無法架設駐鋤,他用肩膀頂住駐鋤,下令開炮射擊,消滅敵人30余個,自己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

          轎巖山一戰(zhàn),志愿軍67軍595團1連戰(zhàn)士李家發(fā)主動請戰(zhàn)擔負爆破任務,負傷后,他拖著受傷的雙腿,連續(xù)炸掉3個地堡,因傷重昏死過去。后來,他從昏迷中醒來,又挺身撲向敵人。

          鐵原一戰(zhàn),已經連續(xù)作戰(zhàn)1個多月、部隊減員嚴重的志愿軍63軍,面對幾乎兩倍于己的敵人,頂著千余門火炮、20余架飛機的狂轟濫炸,血戰(zhàn)12天。完成阻擊任務時,“一個師只剩一個團”。

          寧死,也要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寧死,也要與陣地同在……滿腔熱血、一身鐵骨的志愿軍將士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

          “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彌補武器裝備的不足?!敝驹杠?6軍32師坦克團參謀長、后來任沈陽軍區(qū)裝甲兵副司令員的孟昭身說,“打仗最終還是靠人,靠人那股子精神。”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zhàn)勝不了的敵人!”

          三伏盛夏,中原某訓練場,“楊根思連”的官兵在最熱的天淬煉英雄氣。每晚點名,官兵齊喊“三個不相信”的英雄宣言……英雄的根深深扎下。

          “黃繼光!”“到!到!到!”

          某野營駐訓地,“黃繼光英雄連”保留著黃繼光的床鋪,將他的半身銅像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激勵官兵傳承英雄血脈。

          在“松骨峰特功連”,在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隊,在“上甘嶺特功八連”,在“黃草嶺英雄連”,在“煙臺峰英雄連”……大江南北座座營盤,人民軍隊舍生忘死的血性基因代代相傳。

          從抗美援朝到維和護航,人民軍隊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擔當從未改變

          “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是朝鮮停戰(zhàn)簽字了,也?;鹆恕,F在已開始走向和平?!?/p>

          1953年7月30日,志愿軍66軍198師炮兵團團長宋云亮自朝鮮戰(zhàn)場寫給妻子胡玉華的家書,描述了他親身經歷的停戰(zhàn)經過,以及對和平的盼望和對親人的思念。


          ↑2023年7月15日,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yī)院船抵達基里巴斯塔拉瓦,雙方人員在碼頭歡迎儀式上歡聚一堂。新華社發(fā)(徐巍 攝)

          ↑2023年7月15日,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yī)院船抵達基里巴斯塔拉瓦,雙方人員在碼頭歡迎儀式上歡聚一堂。新華社發(fā)(徐巍 攝)


          70多年前,為了贏得和平,中國人民志愿軍義無反顧奔赴朝鮮戰(zhàn)場。

          新時代,為了維護和平,中國軍隊持續(xù)彰顯使命擔當。

          跳起特色舞蹈,揮動兩國國旗,拉著中國朋友的手熱烈擁抱……

          7月15日,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碼頭上一片歡歌笑語。對于首次到訪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yī)院船,當地民眾由衷的歡迎與感激溢于言表。

          為和平而來,為友誼而來——“和平方舟”號醫(yī)院船入列以來總計超過26萬海里的航程灑滿大愛,是中國軍隊始終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的生動縮影。

          70年前,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深刻塑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亞洲乃至世界的戰(zhàn)略格局,極大鼓舞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yè),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yè)。

          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軍隊始終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始終高舉合作共贏旗幟,積極履行大國軍隊國際責任,全面推進國際軍事合作,努力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作貢獻。

          為了和平,走向世界——

          從地中海邊的黎巴嫩,到撒哈拉沙漠東端的蘇丹;從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到協助外國公民緊急撤離……戰(zhàn)亂頻仍地,中國軍人始終在為和平堅守。


          ↑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亞村的中國維和部隊營區(qū),中國維和部隊官兵在受勛后通過觀禮臺(2022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宗亞 攝

          ↑在黎巴嫩南部辛尼亞村的中國維和部隊營區(qū),中國維和部隊官兵在受勛后通過觀禮臺(2022年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宗亞 攝


          西非埃博拉疫情、馬爾代夫水荒、尼泊爾強震、老撾水災潰壩、湯加火山爆發(fā)……災難發(fā)生時,總能看到中國軍人伸出援手。

          “和平使命”“和平救援”等“和平”系列演訓活動,“共同命運”“共同愿景”等“共同”系列維和國際品牌……中國軍隊攜手各國同行共同應對全球性安全挑戰(zhàn)。

          為了和平,不懼犧牲——

          2016年5月31日晚,聯合國馬里多層面綜合穩(wěn)定特派團營地遭遇襲擊。為阻止汽車炸彈沖入營區(qū),維和戰(zhàn)士申亮亮堅守崗位,在爆炸瞬間將戰(zhàn)友推開,英勇犧牲。

          一個多月后,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戰(zhàn)士李磊、楊樹朋在執(zhí)行任務時不幸遇難。

          中國參加維和行動33年,16名維和軍人先后犧牲在異國他鄉(xiāng),以鮮血和汗水澆灌和平之花。


          ↑2023年4月28日,從蘇丹撤離的外籍人員準備登艦。新華社發(fā)(李怡諾攝)

          ↑2023年4月28日,從蘇丹撤離的外籍人員準備登艦。新華社發(fā)(李怡諾攝)


          為了和平,堅決斗爭——

          “我是中國空軍,你已接近我領空,立即離開,否則將遭到攔截?!?/p>

          前不久,一段中國空軍飛行員用中英雙語喊話驅離非法挑釁的外國軍機的音頻,在互聯網廣泛傳播?!皯B(tài)度堅決,嚴正警告”,大家紛紛點贊。

          “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新時代中國軍人始終牢記,我們捍衛(wèi)和平、維護安全、懾止戰(zhàn)爭的手段和選擇有多種多樣,但軍事手段始終是保底手段。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p>

          中國軍人已經并將繼續(xù)用行動宣告——

          我們決不會坐視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受損,決不會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侵犯和分裂祖國的神圣領土。

          中國軍人已經并將繼續(xù)用行動證明——

          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軍隊將一如既往開展國際軍事交流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安全挑戰(zhàn),積極履行同中國國際地位相稱的責任和義務,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貢獻力量。


          ↑中國海軍第40批護航編隊中的艦載直升機在被護船只周邊海域巡邏警戒(2022年6月4日攝)。新華社發(fā)(唐文 攝)

          ↑中國海軍第40批護航編隊中的艦載直升機在被護船只周邊海域巡邏警戒(2022年6月4日攝)。新華社發(fā)(唐文 攝)



          ↑赴湯加執(zhí)行運送救災物資任務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在努庫阿洛法港卸載移動板房(2022年2月19日攝)。新華社發(fā)(薛成清 攝)

          ↑赴湯加執(zhí)行運送救災物資任務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在努庫阿洛法港卸載移動板房(2022年2月19日攝)。新華社發(fā)(薛成清 攝)



          ↑2021年9月15日,在“共同命運-2021”國際維和實兵演習綜合演練中,維和分隊采用無人機拋撒傳單宣傳和平理念。新華社記者 劉芳 攝

          ↑2021年9月15日,在“共同命運-2021”國際維和實兵演習綜合演練中,維和分隊采用無人機拋撒傳單宣傳和平理念。新華社記者 劉芳 攝


          監(jiān)制:李學勇

          策劃:丁增義 梅世雄 王逸濤

          攝影:李明剛 郭明芝 劉藝 賈園園 李坤 藤仲楠 李俊迪

          后期:李明剛 劉藝 郭明芝

          統籌:郜新鑫、周詠緡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www.gamelodeon.com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